| 加入桌面
 
 
三苹米网络 » 新闻资讯 » 国内热点 » 正文行业新闻 企业报道 国内热点 环球资讯 财经新闻 科技资讯 

“来往”的来历、摇摆,跟阿里的关系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03-15  浏览次数:560
 今天(9月23日)上午,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发布手机IM产品来往。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成立网络通迅事业部后,首个对外正式亮相的集团核心级项目。
 
据阿里巴巴集团网络通讯事业部来往负责人邹孟睿介绍,来往不从淘宝、支付宝导入好友。之所以这样做,是不希望为了快速增加用户而将与产品定位不符的用户带进来。
 
但事实上,阿里仍希望来往成为一个能依托阿里资源与优势的产品。比如,邹孟睿表示,接下来会把阿里旗下一系列优质的生活服务应用接入到来往平台中,其中包括目前业内最先进的扫码比价工具一淘火眼、淘宝的本地生活服务如淘点点、支付宝等APP接入进来,未来也会向外界开放。长远来看,除了移动社交外,来往将融入更多的社交和生活场景,服务用户的方方面面。
 
来往在阿里内部是一个已有两年以上历史的产品。从早期的类Google+项目到现在的移动IM定位,从过去两年的不死不活到今天重振旗鼓,阿里的社交之心始终不死。
 
去“知乎”上搜索关于“来往”的讨论,可以看到:这两年来,从曾经的阿里人到普通用户,皆严重不看好阿里能做好以“来往”为例的社交项目。
 
如果说始终未能在阿里这个电商帝国培育出社交基因,那是马云作为阿里CEO的一个遗憾,那接任CEO陆兆禧会终结阿里做不好社交产品的历史吗?
 
以下这篇文章,来自《天下网商》潘红英,她把来往称为“阿里社交的战略性防御”。这个姿态表得够低。这篇文章可以看清来往这两年是怎么一路摇摆过来的……
 
来往的来历
 
两年前也就是2011年还是Facebook和Google+、人人网的时代,当时米聊正在蓄势待发,微信在腾讯内部也还只是一个新孵化业务,来往也已开始在阿里内部孵化。
 
据来往创始员工之一Jerry回忆,当时马云、陆兆禧分别在集团不同场合多次讲过,阿里可不可以找个小团队做个纯粹的社交产品出来,Andy(李昂,阿里集团信息平台事业部)也认为阿里做一款社交产品的时机也已成熟。来自于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的Jerry和几个同事也有兴趣组个小团队,开发一个基于Web 端的SNS产品,来往就这样诞生了。
 
满足社交需求是产品方向,那么具体选择什么产品形态来实现呢?
 
当时以“Share分享”为主的Facebook、Google+正火,所以来往选择了类似Google+的产品形态,为此还收购了一家叫Shark的技术公司。
 
在尝试过程中,来往团队发现以分享为主的Facebook的产品形态并不适合复制到中国,欧美大众的社交需求是以“晒”为主,原创性内容非常多,而中国社 交需求主要是聊天,在内容上以“转发”为主,因为分享频率有限,用户黏性不高,这也是开心网、人人网会迅速衰落的真正原因,而以满足聊天需求的IM为代表 的移动社交产品开始涌现。
 
在2012年5月份,来自腾讯的邹孟睿加入来往,开始对来往的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进行梳理。
 
在社交方向不变的前提下,来往开始逐渐确定从Web端类Google+转向以移动端为主,聊天功能更强的IM。
 
据了解,陆兆禧是来往的重度资深用户,从来往Web端一上线到现在的APP版,老陆(陆兆禧)都是铁杆用户,经常第一时间给到新版本的使用反馈。
 
来往的摇摆
 
在过去的两年里,来往的确出现过多次产品形态摇摆,但是社交产品的方向一直没变。
 
在邹孟睿加入之后的一年里,来往团队通过产品多次反复梳理,最终确定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,把产品形态定为IM,产品功能集中在聊天+分享上,产品关键词围绕“熟人”、“移动”、“生活化”来做。
 
所谓“熟人关系”是指阿里集团现有业务线都是基于交易的买卖关系,没有社交关系、熟人关系。
 
从阿里已经布局的社交产品来看,旺旺、旺信分别在Web端和移动端把买家卖家关系的沟通体验做得够好,陌陌做的是陌生人关系,所以来往在产品形态、功能上 都围绕熟人关系来做,别的关系就不再碰,以熟人关系为主的手机通讯录将是功能重点,而像微信的“摇一摇”、“扫一扫”、“附近的人”这些围绕陌生人关系来 做的功能就不会有。
 
所谓“移动”是指来往主要做基于手机移动端的APP,Web端仍保留,但作为辅助,简单来说,来往更重要的任务是为阿里争取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。
 
所谓“生活化”就是来往满足生活化场景中社交需求。既然来往定位熟人关系,那么除了分享、聊天,发生在熟人之间的AA制小额支付、音乐分享这些需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来往以IM的形式得到解决。
 
扎堆是来往一个独有功能,idea来自于来往团队的“组团吃饭”。扎堆形式介于“话题”和“圈子”之间,用户被朋友正在讨论的话题吸引,然后加入讨论,参与的人数成几何倍数增长,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朋友们看到,分享和聊天的功能都实现了,实现形式也更多样灵活。
 
来往与阿里的关系
 
做来往的过程,来往团队发现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,就是思考来往与电商的关系或者说跟阿里各个业务块的关系。
 
尽管作为阿里自家产品,来往团队一开始却非常排斥与电商元素有任何关联,甚至觉得只要一关联,社交就不纯粹了,跟阿里的任何业务也不会搭边。
 
在逐渐了解阿里这家公司之后,邹孟睿也发现,淘宝用户除了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同样也有很强的社交需求。比如像自己这样的数码发烧友在淘宝消费之后,产品怎么玩,怎么玩出花样,跟同好者有很强的交流欲望,很需要有一款社交产品来交流。
 
在现实情景中,用户的聊天需求和消费需求是经常交叉融合于日常生活场景之中,而不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分割界限。经常会出现的情景就是:聊着聊着天可能就会去 买个东西,买完之后听首歌,收到货后,又想凑到一起交流一番。在这一系列真实需求背后,你可能既要开着来往,又开着淘宝、旺信、还开着虾米,这些都是在阿 里各业务产品来完成的。
 
注意到这一点,来往开始转变思路,也就是说作为社交产品,来往跟阿里的很多业务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,宜疏不宜堵。
 
目前来往账号已经跟淘宝账号打通,就是尝试之一。如果来往未来能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又尊重用户意愿的前提下,还能把满足熟人社交的阿里业务融合进来,无缝衔接在一起也不是不无可能。
 
从微信最新一次的改版来看,微信开始支持微支付、支持易迅商品购买,腾讯也已经开始把旗下的财付通以及电商等业务绑上。
 
当然,来往怎么更好地满足社交需求又不至于被其他需求冲击,要从产品功能实现上动脑筋。
 
邹孟睿称,像阿里的其他产品比如微淘、爱淘都开始尝试“订阅”的方式来实现满足有需求的用户,又不打扰无需求的用户,这都是来往可以借鉴的。
分享与收藏:  新闻资讯搜索  告诉好友  关闭窗口 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:

新闻视频

 
七月DT模板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资讯
最新文章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网站留言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RSS订阅 | 浙ICP备15023891号
Powered by DESTOON 4.0
购物车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